台灣慘遭淘汰,而且再度拜給中國,丟臉嗎?當然.
看看台灣的報紙,政府說希望企業認養甲組成棒隊.
但是問題是在甲組嗎?
不是,是在台灣畸形的棒球結構,棒球有點是類似民粹的運動,靠得是少數明星學校培養棒球明星,而不是全民的運動,經由全民的競爭,培養龐大的學生棒球選手,在挑選出具有天份的球員.這樣才會有足夠的人才庫.更重要的是,培養健康的運動習慣,並且對國內的棒球文化向下扎根才會更進一步.就算沒有到職業選手的天份,但是因為從小在實地打球的經驗下長大.那些家長再去學校跟社區為小孩子的球隊擔任教鍊,裁判,領隊跟志工,整體建立整個棒球文化.不但為國家培育選手,創造道地的棒球文化,加深親子關係,更可讓半死不活的台灣職棒注入一個活水.
另外要問的是,國內的硬體夠嗎?有足夠的社區棒球場支撐這個理念嗎?不過好處是,台灣每一間學校都有一個操場就是了.在美國,不是每個學校有足夠的場地,但是卻有超級充足的社區運動場.
我特別貼上一張我在07年去參加我朋友的小孩Tee-ball開幕式.當美國人是從4-5歲,手眼協調都還沒有發展完全時,就在打Tee上的球了.用手套傳接補位時.全國各地都在打.然後一路打少棒上去.
反觀台灣,我們永遠都在看著電視支持棒球,有幾個學校,幾間社區在推廣小朋友的運動.沒有幾間,永遠都在靠著少數人在維持那種虛幻的棒球王國,外強中乾的棒球文化,因為一切都是"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",我想到就覺得噁心.
培養出一些匠化的文官罷了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